别湛甘泉序

日期:2019-03-08 / 人气: / 来源:未知

学习提示:1、道统之说;2、今世学者之患;3、先生与甘泉相互砥砺。
背景:正德六年(1511)十月,阳明升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,湛甘泉将要出使安南。二人在京城同行同饮,切磋学问,为复兴圣学而努力。圣学稍见曙光之时,甘泉却要离开京师,必定会给圣学的复兴带来不少障碍。阳明对此深感忧虑,特意写了本篇序,论述了古今学术的变迁以及两人的学术特色。
正文:
颜子☆没而圣人之学亡。曾子☆唯一贯之旨,传之孟轲☆终,又二千余年而周☆、程☆续。自是而后,言益详,道益晦;析理益精,学益支离无本,而事于外者益繁以难。盖孟氏患杨☆、墨☆;周、程之际,释☆、老☆大行。
 
今世学者,皆知宗孔、孟,贱杨、墨,摈释、老,圣人之道,若大明于世。然吾从而求之,圣人不得而见之矣。其能有若墨氏之兼爱者乎?其能有若杨氏之为我者乎?其能有若老氏之清净自守、释氏之究心性命者乎?吾何以杨墨老释之思哉?彼于圣人之道异,然犹有自得也。
 
而世之学者,章绘句琢(zhuó)以夸俗,诡心色取,相饰以伪,谓圣人之道劳苦无功,非复人之所可为,而徒取辩于言词之间。古之人有终身不能究者,今吾皆能言其略,自以为若是亦足矣,而圣人之学遂废。则今之所大患者,岂非记诵词章之习!而弊之所从来,无亦言之太详、析之太精者之过欤!
 
夫杨墨老释,学仁义,求性命,不得其道而偏焉,固非若今之学者以仁义为不可学,性命之为无益也。居今之时而有学仁义,求性命,外记诵辞章而不为者,虽其陷于杨墨老释之偏,吾独且以为贤,彼其心犹求以自得也。夫求以自得,而后可与之言学圣人之道。
 
某幼不问学,陷溺于邪僻者二十年,而始究心于老、释。赖天之灵,因有所觉,始乃沿周、程之说求之,而若有得焉。顾一二同志之外,莫予翼也,岌岌乎仆而后兴。晚得友于甘泉湛子,而后吾之志益坚,毅然若不可遏,则予之资于甘泉多矣。
 
甘泉之学,务求自得者也。世未之能知其知者,且疑其为禅。诚禅也,吾犹未得而见,而况其所志卓尔若此。则如甘泉者,非圣人之徒欤!多言又乌足病也!夫多言不足以病甘泉,与甘泉之不为多言病也,吾信之。吾与甘泉友,意之所在,不言而会;论之所及,不约而同;期于斯道,毙而后已者。
 
今日之别,吾容无言。夫惟圣人之学难明而易惑,习俗之降愈下而益不可回,任重道远,虽已无俟(sì)于言,顾复于吾心,若有不容已也。则甘泉亦岂以予言为缀乎?
 
注释:
 
☆颜子: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,被后世尊奉为“复圣”。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,赞其好学、仁人。
 
☆曾子:孔子的晚期弟子曾参,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,被后世尊奉为“宗圣”。曾子做《大学》和《孝经》。
 
☆孟轲: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,与孔子并称“孔孟”。被后世尊奉为“亚圣”。
 
☆周: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,北宋文学家、哲学家,世称濂溪先生。其《爱莲说》、《太极图说》为世人熟知。
 
☆程:北宋文学家、哲学家程颢和程颐兄弟。二人曾师从周敦颐,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,世称二程。
 
☆杨:  杨朱,战国初期思想家、哲学家杨朱,开创杨朱学派,与儒学、墨学齐驱,主张“为我”、“贵己”、“贵生”。
 
☆墨:墨子,战国初期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科学家、军事家墨翟(dí),今河南平顶山鲁山县人,墨家学派创始人,被后世尊称为“科圣”。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,与儒家并称“显学”,以兼爱为核心,以节用、尚贤为支点,主张“兼爱”、“非攻”、“尚贤”、“尚同”、“天志”、“明鬼”、“非命”、“非乐”、“节葬”、“节用”等。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,有“非儒即墨”之称。
 
☆释:指佛教。佛教创始人为释迦牟尼。
☆老:指道教。道教尊老子为教祖和太上老君,奉《道德经》为基本经典。
译文:


注释:
 
【1】颜子没而圣人之学亡。
 
《传习录》77条:问:“‘颜子没而圣学亡’,此语不能无疑。”先生曰:“见圣道之全者惟颜子,观喟然一叹,可见。其谓‘夫子循循然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’,是见破后如此说。博文约礼,如何是善诱人?学者须思之。道之全体,圣人亦难以语人,须是学者自修自悟。颜子虽欲从之,末由也已,即文王望道未见意。望道未见,乃是真见。颜子没,而圣学之正派遂不尽传矣”。
 
【2】曾子唯一贯之旨。
 
《论语·里仁》子曰:“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”。曾子曰:“唯”。
 
【3】言益详,道益晦,析理益精,学益支离无本,而事于外者益繁以难。
 
《传习录》99条:后世不知作圣之本是纯乎天理,却专去知识才能上求圣人。以为圣人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,我须是将圣人许多知识才能逐一理会始得。故不务去天理上著工夫,徒弊精竭力,从册子上钻研,名物上考索,形迹上比拟,知识愈广,而人欲愈滋,才力愈多,而天理愈蔽。
 
【4】周、程之际,释、老大行。
 
《明道先生行状》:谓孟子没而圣学不传,以兴起斯文为己任。其言曰:“道之不明,异端害之也。昔之害近而易知,今之害深而难辨。昔之惑人也,乘其迷暗,今之入人也,因其高明。自谓之穷神知化,而不足以开物成务。言为无不周遍,实则外于伦理。穷深极微,而不可以入尧舜之道。天下之学,非浅陋固滞,则必入于此”。
 
【5】其能有若墨氏之兼爱者乎?其能有若杨氏之为我者乎。
 
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杨子取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墨子兼爱,摩顶放踵利天下,为之”。
 
【6】而世之学者,章绘句琢以夸俗,诡心色取,相饰以伪……则今之所大患者,岂非记诵词章之习!而弊之所从来,无亦言之太详、析之太精者之过欤!
 
《传习录》11条:孔子述《六经》,惧繁文之乱天下,惟简之而不得,使天下务去其文以求其实,非以文教之也。《春秋》以后,繁文益盛,天下益乱……天下所以不治,只因文盛实衰,人出己见,新奇相高,以眩俗取誉。徒以乱天下之聪明,涂天下之耳目,使天下靡然争务修饰文词,以求知于世,而不复知有敦本尚实、反朴还淳之行。
 
 
《传习录》143条:圣人之学日远日晦,而功利之习愈趣愈下。其间虽尝瞽惑于佛、老,而佛、老之说卒亦未能有以胜其功利之心;虽又尝折衷于群儒,而群儒之论终亦未能有以破其功利之见。盖至于今,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,而习以成性也几千年矣。相矜以知,相轧以势,相争以利,相高以技能,相取以声誉。其出而仕也,理钱谷者则欲兼夫兵刑,典礼乐者又欲与于铨轴,处郡县则思藩臬之高,居台谏则望宰执之要。故不能其事,则不得以兼其官;不通其说,则不可以要其誉,记诵之广,适以长其敖也;知识之多,适以行其恶也;闻见之博,适以肆其辨也;辞章之富,适以饰其伪也。
 
【7】夫求以自得,而后可与之言学圣人之道。
《传习录》173条:“夫学贵得之心。求之于心而非也,虽其言之出于孔子,不敢以为是也,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!求之于心而是也,虽其言之出于庸常,不敢以为非也,而况其出于孔子乎”!

作者:awice


现在致电 400-0771-3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Go To Top 回顶部